頸椎是健康的關卡,神經、血脈、氣管、脊髓都要從這通過,是氣血、津液循行的要道。頸部一旦出現問題,哪怕是再細小的變形,都可能壓迫到神經或血管,引起頸肩甚至全身性疾病。
中經堂頸肩專項調理,先通過六大步驟層層判讀,全盤整合人體健康情況,對頸椎七節椎體、肌肉狀況、經絡氣血情況作出精準的辨證,探尋頸椎原發和繼發問題的根源。再通過中經堂頸肩特色調理手法,筋骨并重,調筋為先。與很多直接圍繞頸椎骨關節,動骨不動筋,只是強制性的暫時解除了癥狀的方法相比,特別強調人體經筋的恢復,能精準發現筋縮、筋弛、移位變形、柔韌性差等的細微改變,給予及時手法糾正,加強筋的功能,筋柔了則骨自然正,就能從根源解決頸肩問題,所以不會輕易復發。
頸背僵硬、板滯、酸痛的主要原因在于慢性疲勞和氣血失養,頸背的軟組織、韌帶、肌肉發生痙攣、僵硬、松弛,如果再加上機體免疫力降低,會加重疼痛、僵硬的癥狀。如果是寒濕阻絡常采用罐法、刮法等排出寒濕,配合理筋手法,幫助筋肉恢復正常。如果是肝腎虧虛多采用補法,通過刺激關鍵穴位、經絡調節人體氣血能量,加強對頸背筋骨的氣血濡養。
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,多因為長期頸肩勞損,導致頸肩生理曲度、經筋出現問題,才出現肩周炎的癥狀。條例中會遵循中醫整體觀念的思路給予針對性調理,先用兩環五線法針對頸肩部的經筋、肌肉一層層的改善肩周炎,同時運用灸法、刮法整體辨證疏泄,從源頭開始調理,一并改善肩周炎及其他頸椎綜合癥。
當頸椎出現側彎、前屈、旋轉、強直的時候,我們的頸部就開始活動受限。這個時候需要將手法調理和動態牽引相結合。先用頸肩理筋三步法,撥筋通絡,解除肌肉的痙攣僵硬,再由淺入深的解決肌力不平衡,采用推正法、側向搬正法、搖正法等,并在手法處理的過程中運用動態牽引,讓頸椎逐漸恢復椎曲,從而改善頸部活動受限。
針對卡壓的程度不同變換手法而調。例如對過松的筋恢復激活其彈性,對過緊的筋解除其痙攣、僵硬、粘連,同時消除結節,讓椎骨兩側筋力達到平衡,同時采用動態中調整的方式,依據錯位的方向、角度等給予相應的應變力,然后對局部炎癥排除其病理產物,促進筋骨自我修復,這樣才能是疾病不再復發。
頸椎病引起的手麻,原因在于控制手臂、手指活動的臂叢神經被頸部筋骨壓迫。比如是食指和中指有麻木,多是頸椎6-7之間的臂叢神經被卡壓了。所以手法調理的時候要辨證在先,分區來解除對臂叢神經的壓迫。找出病源點后,然后著重處理此處的肌肉、經筋,分層來改善壓迫。
這類人其枕下三角區處的肌肉多有痙攣,容易對椎動脈造成壓迫,通過舒筋、抻筋、理筋點穴,解除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等的肌肉痙攣,逐漸消除對頸動脈的壓迫,同時調理枕下三角區的肌肉群,逐步牽引肌肉恢復到正常位置,保證椎動脈供血的通暢。調理時必須用巧力來理順經絡,力度要剛柔相濟,還要有滲透力
- ◎ 不能前后屈伸、側向偏頭、左右平旋
- ◎ 不能向前過伸、回頭望月、搖頭晃腦
- ◎ 頸部酸痛、僵硬、活動有彈響
- ◎ 肩背部酸重疼痛、困痛、胸部疼痛
- ◎ 頭痛、眩暈、感覺沉重
- ◎ 頭脹、感到血往頭上撞
- ◎ 眼睛看不清晰,復視、視力下降
- ◎ 眼睛容易疲勞干燥
- ◎ 上臂痛、上肢麻木、手指麻木
- ◎ 手或腕部水腫
- ◎ 乏力、容易疲勞、犯困
- ◎ 注意力低下,提不起精神、情緒低落
- ◎ 血壓突然升高,有時伴隨惡心、嘔吐
- ◎ 胸悶、心悸、心慌的發作更加頻繁,心區疼痛
- ◎ 突然發作的麻木、感覺減退或感覺異常、面部肌肉麻痹、單眼突然發黑